“鵝鵝鵝,什形思曲項向天歌。象思白毛浮綠水,理論紅掌撥清波。什形思”據說,象思這首“詠鵝”詩是理論初唐杰出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。全詩僅四句十八字,什形思語言自然流暢,象思格調明朗歡快,理論形象生動逼真,什形思群鵝戲水,象思情趣盎然,理論觸景生情,什形思詩中有景,象思可謂絕矣。理論詩人深入觀察,得到形象的創作。
心理學研究認為,根據兩個信號系統在大腦皮層反映的優勢原則,人的思維大體分為形象思維(藝術家型)和理論思維(思想家型)兩大類。
什么是形象思維?利用直觀形象解決任務的思維稱為形象思維。作家、詩人、音樂家、畫家、雕刻家、設計師等,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。有一次,著名作家老舍先生,請畫家齊白石老人作一幅寫意畫,畫題是:蛙聲十里出山泉。白石老人苦思數日,欣然揮筆畫出一幅杰作:遠處,幾筆青山;近處,片片亂石一股清水從溪澗瀉出,幾只活潑的蝌蚪在水中浮游。細觀此畫,仿佛“十里”之外的蛙聲響在耳際。真是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
文藝創作主要運用創作性的形象思維,生動而深刻。又如:
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,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曹植運用類比形象思維,痛斥曹丕對他的迫害,感人肺腑,寓意深刻。
“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;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誰知寸心草,報得三春暉。”孟郊筆下形象的比喻,樸實細膩,母愛形象,油然活現。
“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。”農夫終年辛勤勞作,而不免餓死。詩人刻劃了一幅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下苦難的農夫饑寒交迫的慘象。
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!”詩人蔑視權奸的忠貞形象,進行了自我刻劃。
形象思維有動作形象思維、再造形象思維和創造形象思維。這種思維主要是思想的直觀性,但仍然伴有深刻的理論思維的作用。
什么是理論思維?如果任務是作為理論任務提出的,解決理論任務要運用抽象概念和判斷推理的形式,這種運用理論知識的思維稱為理論思維。科學家和思想家的思維主要是語詞概念的思維。理論思維的高級形式——規律的發現、科學假設、復雜的生產計劃等,也仍有形象思維的運用。
判斷是確定現象之間的聯系,是揭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內部聯系的反映過程。判斷常常以肯定或否定的性質加以表述。推理是人腦根據幾個判斷推出新判斷的過程。推理有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。中學高年級學生由于理論思維的發展,要著重教會他們推理的方法,以更牢固地掌握教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、原則。
科學家和思想家在創造性活動中,要具有高度的統攝思維、聯想和想象的能力,更重要的要具有產生思想的思維能力。他們能夠突破舊有觀念和定理,提出嶄新的科學概念和大膽的科學假設,推動科學實驗和思想研究的深入發展。
例如,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在1924年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,就是“物質波”的假說;1927年,美國科學家戴維森和革末用電子衍射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說的正確性。
當經典物理學面臨深刻的危機,愛因斯坦創立了“狹義相對論”
當然,科學家也要運用形象思維,例如化學家凱庫勒對苯環分子結構的發現,就是形象思維的積極參與的結果。
研究資料表明,人腦兩半球對兩種信號的反映有所側重。“左半球人”愛好抽象思維,就是符號的、語詞的和邏輯的思維(即思想家型),“右半球人”喜歡整體的、綜合的和形象的思維(即藝術家型)。
當我們向一個人提出“你喜歡什么書?”和“四十五乘以三十等于多少?”,這兩個代表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出后,一個人在百分之七十五的情況下,他的眼珠會在一瞬間向左轉動或向右轉動,我們可以利用眼球的這種運動,來判明一個人在思維活動中,是哪一個大腦半球占支配地位。當右半球眼運動區受到刺激時,眼珠向左轉動,而左半球受到刺激時,眼珠則向右轉動。
實際上,大腦兩半球是一起工作的,只不過在完成特定工作的活動中,有一個半球在起著主導作用。